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形式  柳州市机电工业系统在1978年以前实行的是生产型的生产管理。“计划

由上面下,材料由上面拨,产品由上面包销”,组织实施和保证国家下达生产计划任务完成

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中心任务。

   生产管理体系  解放初期,主管局和企业都设生产科(课)包揽生产管理、技术管理、

生产计划、统计和调度,而以生产管理为主体。其后,市一级为加强计划管理设立计划委员

会,企业设置计划科或生产计划科。以后又因技术管理加强将技术业务从生产科划出,设置

技术科。1952年,各工业企业都初步建立起生产指挥系统。

   1953年,学习苏联企业管理方式和方法,实行计划管理,推行生产作业计划,加强生产

调度,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生产管理逐渐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二五”计划期间适逢“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中出现了“瞎指挥”,违背客

观常观,正常生产秩序被打乱,生产管理制度也受到了损害。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秩序又遭破坏。1977年后,工业逐渐恢复正常,

重建生产管理系统。1978年,开展对所属的机械工业企业整顿,并组织工作组进行验收。

   1978年后,逐步改变靠行政管理方式管理企业,尊重价值规律,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

扭转企业职工吃"大锅饭"的倾向。实行企业内部经济合同、费用包干等措施。改革奖励制度,

采取责、权、利分明,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者紧密相结合的做法,从而调动管理人员和

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六五”期间,企业管理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由单纯计划调节转变为计划

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逐步从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上来。

   1991-1995年改革深入发展, 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1992年6月

13日发布的《中共柳州市委、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的决定》,1993

年4月10日发布的《中共柳州市委员会、 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企业无主管局试点意见》等一

系列文件指出:企业拥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企业拥有自主作出生产经营决策、安排生产计划

和生产进度的权力,企业生产管理实现自主管理、主管部门起协调、服务、监督作用。

   生产作业计划和生产调度  1953年进入“一五”计划建设期,推行计划管理和生产作业

计划,加强生产调度,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柳州机械厂推行了以作业计划为中心,建立

企业生产调度工作制度,建立生产指挥系统等。生产计划管理进入有序轨道。

   生产计划由计划部门提出,分长期、中期、年度和季度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则是根据年

度、季度生产计划,按月度编制的行动计划。生产作业计划1955年在全市工业中全部铺开。

 

   计划管理

   1953年,学习苏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企业设立计划、技术、财务三大管理职

能。1961年以后,贯彻《国营工业企业管理条例》,国营企业设生产计划科,业务范围是生

产管理、计划、统计和调度。“文化大革命”期间,职能机构被撤销,工厂只设三组一室或

四大组。1977年以后恢复设立生产计划科或单独设立计划科。

   1984年, 柳州市据《中共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精神,相应作出7项

对工业企业实行“简政放权”的决定,放给企业生产计划权,企业面向社会需求制定自己的

生产经营计划,使企业的计划管理逐渐转变成生产经营型的计划管理。

   市机电工业企业的计划有长期、中期、年度、季度、月和旬计划。

   长远计划包括:生产计划、更新改造计划、科研和新产品开发计划、职工培训计划、职

工集体福利计划等。

   年度计划  机电系统的年度计划由年度综合计划和年度专业计划两部分组成,年度计划

是根据长远计划编制的年度实施计划。

   50年代,推行苏联工业企业管理一整套办法,注重计划管理,开始在企业中推行制订年

度综合计划,名称是年度生产技术财务计划。产品产量、产值和利润是计划的主要考核指标。

1975年推行对企业管理八大指标考核,企业的年度综合计划包括产品产量、品种、质量、主

要原材料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利润等八项考核指标。机电工

业企业以生产技术财务计划为综合计划,一直延续至改革开放之前。1978年后,逐步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管理体制也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

   生产经营型的计划管理的年度综合计划的内涵是:“树立起市场经营观念,以经济效益

为中心,把供、产、销组成一个整体”,是“以销定产”,企业的年度综合计划不仅注重企

业生产过程的平衡,更要“反映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

   生产经营计划以指标来表示,一是数量指标,另一是质量指标。这些指标构成五个指标

系:综合经济指标、产品产量指标、产品质量与消耗指标、劳动工资指标、设备指标。各指

标系又分别包含若干个指标。

   专业计划  机电工业企业一般有下列的主要专业计划:生产计划、产品销售计划、科研

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产品质量计划、物资供应计划、职工培训计划、劳动工资计划、成本计

划、利润计划、财务收支计划。

   市机电工业计划执行的检查、督促和考核的原则是“谁制订、下达,谁检查、督促和考

核”。年度综合计划由计划部门检查督促和考核,各项专业计划由各制订计划的单位负责检

查、督促和考核。

 

   统计工作管理

   机电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归生产计划科管理,单独设计划科的大中型企业归计划科管理。

   企业的统计工作实行分厂级、车间(科室)二级。计划科(生产计划科)设综合统计组

负责全厂统计业务归口管理,并对车间科室统计工作开展咨询和指导,车间、科室的专职统

计员负责本专业的统计工作。

   综合统计内容主要有:综合统计、产品质量指标统计、生产统计、劳动安全统计、物资

供应统计、成本统计、能耗统计、设备统计、车间技术经济指标统计、销售指标统计等种类。

 

   质量管理

   1978年以前机电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是传统质量管理阶段,产品质量管理是把产品质量的

保证放在检验上,检查并挑出次品、废品以保证产品质量,是靠检验员把质量关。1978年以

后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当时质量管理制度主要有:成品检验制度、原材料检验制度、废品管理制度、零部件回

用制度、理化检验制度、质量统计考核制度、用户服务制度、计量管理制度、质量调度例会

(于生产调度会中)制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等。

   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管理办法主要有: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运动,专职质检员要

当好产品质量宣传员、保证质量的服务员和操作技术的辅导员,开展干部、工人、技术人员

三结合的攻关活动,开展用户对产品质量需要和现存的产品质量问题的访问,对协作厂进行

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以及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等等。

   1979年初,一机部和各地机械厅局举办短训班培训骨干,市重工业局派员参加了培训。

1979年6月, 一机部决定“凡十二项企业整顿验收合格的单位,立即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柳州市机电系统同年即开始全面质量管理的试验,试点企业有柳拖、柳空、二空、柳机厂等。

1980年国家经委颁布《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一机部公布《企业产品质量管理

试行办法》。市机电系统各企业纷纷成立厂级的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科、全面质量管

理办公室或办事机构,车间和有关科室设专职或兼职的质量管理员、班组有兼职的质管员,

逐渐形成了企业的质量管理网络。

   1980年,市重工业局指定专人抓系统所属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指导企业开展全面

质量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QC成果发表,评选优秀QC成果和先进QC小组。并

要求企业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全面质量管理,支持活动,建立健全全厂质量管理网。与此相配

合开展“三自”、“三检”活动和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把QC小组活动与质量信得过班组

活动同班组建设结合起来。柳州空压机厂在全市全面质量管理中开展得最早,工作进展最快,

1979年即成立QC小组,开展QC活动,当年VY-9/7型空压机被命名为广西区名牌产品。

1980年被评为“广西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1982-1984年,经过宣传教育和QC小组活动,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得

到企业广泛的承认。《机械工业企业整顿时期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全面质量管理验

收办法》在市重工业局系统中得到贯彻执行,先在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全面整顿验收。1983

年2月,市重工业局对柳州拖拉机厂全面整顿验收合格,同年经机械工业部农机局复查合格。

   1983年,市重工业局在全系统企业推行目标管理。柳空、二空、柳拖等企业初步建立起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保证体系,柳汽、电机厂也在积极准备推行。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1985-1990年,经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三级管理网络形成,QC骨干队伍建立,

QC小组蓬勃发展,各企业按机械工业部及自治区经委“30条”及《广西工业企业全面质量

管理评审(验收)条件》的要求开展工作,机械冶金工业公司组织评审验收。还结合“工艺

突破口”,抓质量管理,提高工艺水平。1990年12月,柳微厂通过“工艺突破口”工作,取

得LZW1010货车1987、1988年均评为一等品、1990年为免检品的成效。

   1988年, 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了等效采用ISO9000标准的GB/T10300《质量管理和质

量保证》 系列标准。1992年颁布了等同采用ISO9000标准的GB/T19000-ISO9000《质量管

理和质量保证》国家系列标准。市组织大型企业学习这些标准,随后又派员参加各级学习班

学习。经过学习和贯彻,柳空、柳微、柳工、建机等厂均编写了《质量手册》,建立健全本

厂质量体系。 1995年, 柳空和建机厂率先经国家商检局对工厂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认证取得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注册书。

   产品升级创优活动  1983年市机械电子工业局推行目标管理以来,产品升级创优是目标

管理的重要内容。编有产品升级创优计划和质量攻关年度计划,同时编制升级创优三年滚动

计划。企业根据市级计划编制自己的质量定级,采用国际标准目标。主管部门对企业产品创

优、升级计划及时检查督促,对国际标准采用及时评定。柳州市机电系统历年优质产品(不

计市优)计有银牌产品3种、省优产品27种、省名牌产品7种。1995年考核的优质产品计有银

牌产品3种、部优产品5种、省优产品11种。

   质量考核  机电系统的质量考核是根据局制定的指标分季度和年度考核。通过质量指标

体系执行完成情况评价和监督企业的质量管理。1995年机电系统的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质量

计划完成率95%, 比上年上升2.27%;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95.24%,比上年上升4.44%;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67.09%,比上年上升2.95%;优等品产值率0.76%;一等品产值率36.66

%;合格品产值率96.92%;国家、自治区、市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96.92%;品种抽查65种,

一次合格63种,其中:优等品为6M3空压机和M12螺栓2种;一等品21种;合格品40种。QC

成果:部优一项,区优秀6项,区先进17项,市先进2项。优质名牌产品,柳工的ZL50装载

机获中国大西南优质名牌产品称号。

 

   设备管理

   解放前企业无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 由设备使用者负责维护保养, 修理无专人,执行

“坏了才修”的原则。解放后,学习苏联企业管理经验,在柳机等大厂设置了专门维修人员,

进行专职设备维修。“一五”期引进预防性设备维修体制,从此开始制订设备大、中修计划,

对设备修理实行预防性修理。厂级设设备动力科作为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设机修车间执行

设备修理业务。制定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设备主要故障停机率,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等主

要考核指标来考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80年代又引进了全员设备保养维修制度(简称TPM

制度),把设备保养维修推向全员。使设备的使用和维保有机地联系起来。随着改革的深入,

把经济效益观念引入进设备管理,如净值设备维修费用率、设备固定资产创净值产值率等列

设备管理考核指标。

   设备管理机构大体上都经历从简单到完备的过程:建厂初期,只设设备安装小组,随着

企业发展设置设备动力安全科管理企业的动力设备、生产设备和安全生产。“文化大革命”

期间,有的企业动力安全科被撤销,人员下放车间负责设备维修。“文化大革命”后期,设

备维修与安全生产分科管理,设立设备动力科专管设备管理与修理。1995年,机电工业企业

设备管理工作的考核体系: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主要生产设备利用率、主要设备有效利用

率、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设备固定资产创净值产值率、净值设备维修费用率、设备新度系

数、主要设备故障停机率。

   1995年末, 机电系统拥有主要设备13181台(套),其中80年代水平的5790台(套),

90年代水平的4874台(套),分别占设备拥有量44%和39.6%,80年代至90年代水平的设备

合计占全部设备拥有量80.9%,其中数控设备22台。

   “八五” 期机电系统利用微机辅助设备管理的企业有7家,占系统企业数16%。开发设

备管理软件10项:平面布置、模拟动态试验、台账管理、配件管理、绘制机械、电器图、能

源消耗和能源成本管理。

   其它的现代设备管理方法有:应用网络技术将备件按ABC分类管理和将设备按AB类

重点管理;对精、大、稀设备和质量管理点设备实行点检制管理;实行设备状态监测(应用

SL247数据采集器、HBA-2轴承分析仪、HP-1快速油质分析仪、电子听诊仪等仪器);

实行目标管理、视板管理、三级管理和全员管理等。

   1995年主导系统设备管理指标完成情况:主要设备完好率98%; 主要设备新度系数0.7;

主要设备有效利用率89%;主要设备故障停机率1.8%。

   1993年, 柳州机械厂、柳州压缩机总厂、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和市汽车发动机厂等4

家企业获自治区设备管理特级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