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行业和产品的问世具有悠久历史,南宋即出现刊刻印刷业。清代嘉庆年间,已有豆

豉生产的专业村出现。至迟在清代咸丰年间柳州已出现酱料业。

   民国时期,柳州轻工业出现过两次兴旺期。抗日战争爆发,沿海城市的工商业纷纷内迁,

一批官办及民营的有一定规模的近代机器工业应运而生。民国31年(1942年),仅在广西省政

府工商局注册、由省政府统计处统计的柳州轻工企业就有44户,资本总额2386.6万元(国币,

下同) ,职工人数达2087人,其中:官办企业8户,资本额1311万元;民营企业35户,资本

额975.6万元;合办企业1户,资本额100万元。按行业门类划分有:纺织机械制造业1户,酒

精业1户,油料加工业1户,骨粉肥业1户,制革业1户,纺织业5户,印刷业7户,卷烟业10户,

日用化工业4户,玻璃业1户,造漆业1户,榨糖业1户,食品加工业3户,橡胶业1户等。日军

占领柳州之前,中国植物油料厂柳州分厂(战后仅在柳州原厂址建立留守分处)及中美油漆厂

等一批企业撤离柳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柳州经济逐步复苏,接着内战又爆发。柳州成为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

政权打内战的物资供应基地及新桂系军阀追随蒋介石打内战的中南地区的最后堡垒。随着战

事发展,国民党的大量人员、后勤供应部门的各种器材及物资,一批大中型军工企业撤至柳

州, 柳州工商业也随之畸形地发展起来, 一批民营轻工企业迅速发展。根据民国34-37年

(1945-1948年) 柳江县商会的工商名录统计,卷烟业发展到48户,资本总额23777万元(其

中卷烟业36户, 烟丝加工业12户;资产达亿元的企业有1户,即新华卷烟厂;资产达4000万

元的有2户, 即大陆烟厂及“林森昌”烟行);医药业达138户,资本总额10973.5万元;酒

业达40户,资本总额2092万元;印刷业达19户,资本总额4335万元;酱料业达18户,资本总

额382万元; 食品加工业达28户,资本总额1290万元;日用化工业5户,资本总额419万元;

纸料业5户,资本总额210万元;皮革业45户,资本总额2330万元;土布织造业20户,资本总

额895万元。到了民国38年,由于国民党军事上的失败,地方经济崩溃,社会秩序极度混乱,

物价暴涨,货币贬值成废纸,投机金融及高利贷的欺诈盘剥,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倒闭,甚至

外迁他省及香港。

   1949年12月25日,人民解放军柳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工、官办、合

股经营或无主企业的场地、设备及资产,其中属轻工业的企业有10户:联勤总部(军工)印

刷厂、第五被服厂(军工)、广西肥料公司柳州骨粉厂、柳江县第一纺织生产合作社、中国

植物油料厂柳州分处、广西省造币厂、广西企业公司柳州印刷厂、广西企业公司酒精厂、广

西企业公司制革厂、大华印刷厂。

   50年代初,市政府贯彻国家工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首先,采取定息赎买政策,引导和

改造私营企业转为公私合营,最后实现国营,这类企业有卷烟、日用化工、玻璃、机械刀具、

皮革、饮料等厂。其次,实行银行主动放贷,给予资金扶持产品适销对路有市场的私营企业,

然后由市政府引导、帮助、给政策,使一大批私营小企业在经济营运中起死回生,救活发展。

之后,企业积极响应号召,自愿联为一体,组成行业性的供销生产合作社,不断扩大生产经

营规模,过渡到公私合营企业,最后实现国营。这类企业有糖果和食品、调味品、印刷等厂。

再次,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从老厂分出产品,国家投资,以老厂办新厂发展一批轻工企业。

1958年,市印刷厂负责筹建市日用搪瓷厂,并拨出资金扶持扩建市造纸厂。到1960年,柳州

市轻工行业由1949年军事接管时的10户发展到17户,工业总产值(按1950年不变价,下同)

也由不到100万元,发展至1960年的近2000万元。

   60年代,全国遭受特大经济困难及自然灾害,工厂原材料严重不足,生产不正常,经济

大幅度下跌。通过贯彻中共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精减了职工,实

行勤俭办企业,度过了难关。从1963年开始,市一轻工业逐步恢复正常。其间,先后创办了

柳江造纸厂、市饮料厂、灯泡厂、轻化修配厂等企业,给一轻工业增添了实力。到1970年,

一轻工业固定资产超过5000万元,工业总产值(按1957年不变价)达13680万元。

   70年代初期,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同时国家改善了投资环境,给一轻工

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条件。其间新办了味精厂、罐头食品厂、电池厂,将糖果饼干

厂一分为二,扩建为糖果一厂、糖果二厂。同时扩大了卷烟业、造纸业、日用玻璃业、电光

源业、饮料业等,共投入资金9600多万元,使行业固定资产总值达2.8亿元(含纺织业) 。据

1977年的统计, 工业总产值(按1970年不变价)达32981万元,比1970年增长1.41倍。1978

年一轻工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纺织行业,由解放初期的市染织厂1户,发展到28户。1980年,

一轻工业又建成市牙膏厂和市商标印刷厂, 使一轻工业固定资产原值达4.2亿元,其中纺织

工业固定资产占57%, 轻工业占43%。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之和达9亿元,其中纺织工业达

4.8亿元,轻工业达4.2亿元。

   8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1981年7月,中共柳州市委决定把

纺织工业和一轻工业分离,成立市纺织工业局。分离时一轻工业局主管企业27家,固定资产

原值1.84亿元, 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2.3亿元。1984年,从重工业局划归一轻行

业的企业有:自行车总厂、自行车配件厂、缝纫机总厂;从二轻行业划归一轻行业的企业有:

第二造纸厂、纸制品厂、台板家具总厂、铜板纸厂、钟厂、儿童食品厂、第三印刷厂;自治

区下放给柳州市的有: 广西柳江造纸厂。从此,一轻工业迅速扩大,固定资产一跃到4亿多

元, 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超5亿元。其间,又开办了市芳香厂、葡萄糖厂等企业。而其

中主要的经济增长点是卷烟业、牙膏业、造纸业、糖果业、啤酒业、印刷业、日用搪瓷业等

产业。

   90年代的一轻工业,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扩大改革开放成果,引导企业从

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模式转变。1995年,市一轻工业局所属企业达25家(含罐头食品

厂),其中国有企业17家,股份制企业2家,集体企业6家。在国有和股份企业中,大型企业

有卷烟厂、牙膏厂、糖果一厂、糖果二厂、柳江造纸厂、市造纸厂、啤酒总厂、日用搪瓷厂

等8家; 中型企业有机刀厂、玻璃厂、灯泡厂、食品总厂、味精厂、自行车总厂、缝纫机总

厂、日用化工厂、市印刷厂、商标印刷厂等10家。在集体企业中,中型企业有台板家具总厂、

钟厂2家,小型企业有儿童食品厂、纸制品厂、第三印刷厂、芳香厂4家。拥有固定资产总额

(净值) 9.45亿元。年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21.03亿元,销售收入21.1亿元,实

现税利总额5.87亿元,其中利润1.97亿元。职工总数16892人(男职工8153人,女职工8739人),

其中管理人员259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