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后,郊区一部分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碾米、榨油、榨糖等农产品加工业,但规模

较小。1958年,郊区各人民公社和大队相继兴办起了一批副业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生产

手段落后,许多企业当时办厂条件都较差,再加上管理不善和当时的自然灾害,到60年代中

后期,这些社队工业企业大多数在经济调整中“下马”,只保留小部分为农业生产服务,主

要是封闭式的社队自给性生产,商品性生产的比重很小。

   1970年,柳州市贯彻国务院北方农业会议精神,郊区部分公社在恢复原有的一些工业企

业的基础上,先后在西鹅、柳东、黄村、羊角山乡办起农机修造厂等企业,许多大队还办起

农机修理点。使农机的修理基本做到中修不出社,小修不出队。为日后的全市社队机械加工

业发展打下了基础。1976年,郊区社队工业企业有78家,其中公社办工业企业17家,大队办

工业企业61家; 企业职工2152人, 其中公社办工业企业职工751人, 大队办工业企业职工

1401人; 工业企业总收入252.86万元,占郊区社队企业总收入81.2%,其中公社办工业企业

收入101.28万元,大队办工业企业收入151.58万元。

   1977年后,柳州市学习推广江苏“厂社挂钩”的经验,强调加强城乡联系,支持和鼓励

厂社挂钩,将产品向社队工业扩散,先后兴办郊区长塘纱棉厂(后改名为长塘线带厂、市线

带厂)、黄村针织加工厂、市橡胶配件一厂、市橡胶配件二厂等一批以城市企业扩散的产品

为主体的社队工业企业。1978年底,郊区社队工业企业达103家,其中公社办工业企业24家,

大队办工业企业79家;企业职工数3187人,其中公社办工业企业职工1021人,大队办工业企

业职工2166人; 工业企业收入537.29万元,占全市社队企业总收入的89%,其中公社办工业

企业收入220.30万元,大队办工业企业收入316.99万元。

   1979-1983年,柳州市根据国家“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社队企业的产

业结构进行调整。社队工业企业的存在曾一度被认为是在同国营工业企业争原料、争能源,

是“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因而在原材料供应、物资运输、流通渠道、经营范围

等方面无形中受到限制,另外,也由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遂从竞相开办转入低潮。

1984年市管县后, 全市乡村两级工业企业有261家,企业职工7390人,乡村两级工业企业收

入3022万元, 其中乡办工业企业收入2102万元,村办工业企业收入920万元,乡村工业企业

产值3244万元。

   1985年5月, 中共自治区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速发展乡镇企业的通知》,

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广西经济的一项大事来抓,给发展乡镇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1986

年8月,柳州市下发了《关于加速柳州市乡镇企业发展中几个政策问题的意见》,1988年3月

又下发了《关于城市工业企业帮带县郊乡镇办企业有关问题的决定》,促进了城乡联办工业、

乡(镇)办工业、村办工业,以及农民联户办工业和个体办工业一起上的局面形成。1988年,

全市乡镇工业企业达3978家,其中乡(镇)办工业企业217家,村办工业企业170家,联户办

工业企业427家,个体工业企业3164家;职工23995人,其中乡(镇)办工业企业职工7702人,

村办工业企业职工4649人,联户办工业企业职工2817人,个体工业企业职工8827人;乡镇工

业企业收入达1.55亿元,其中乡(镇)办工业企业收入6142万元,村办工业企业收入3072万

元,联户办工业企业收入1417万元, 个体工业收入4881万元;乡镇工业总产值1.66亿元,其

中乡(镇)办工业产值6563万元,村办工业产值3559万元,联户工业产值1438万元,个体工

业产值5045万元; 乡镇工业企业数、 职工人数、 收入和总产值分别比1985年增长25.6%、

29.6%、110.1%和10.4%。这一时期乡镇工业的发展,已由封闭逐渐转向开放,工业企业行业

门类增多,规模扩大,经营范围也由单纯为农业生产服务扩大到为城乡人民生活和城乡经济

建设服务,改变了长期以来城市对农村提供工业品,农村对城市提供农副产品的单一城乡经

济交流格局,城乡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广泛交流,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1989-1991年,中共中央作出了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柳州市从实际出发,认真

贯彻治理整顿方针,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并对111家

因管理不善、耗能高、污染环境的乡镇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同时,对新上投资项

目加强可行性分析,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先后投入3533万元,新建(含扩建)技改

项目82个, 新增固定资产2827万元。经过三年治理整顿,乡镇工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逐步趋

向合理,联户及个体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1991年,全市乡镇工业企业5574家,比1989年增

加1492家;其中乡办工业企业184家,比1989年减少13家;村办工业企业158家,比1989年仅

增加1家; 联户及个体工业企业5232家, 比1989年增加了1504家。 企业职工25152人,比

1989年增加了1790人, 其中乡办工业企业职工为6298人,比1989年减少528人;村办工业企

业职工5313人,比1989年增加652人;联户及个体工业企业职工13541人,比1989年增加1666

人。工业企业收入2.41亿元,比1989年增加6100万元,其中乡办工业收入7757万元,比1989

年增加1548万元; 村办工业收入5648万元, 比1989年增加1720万元;联户及个体工业收入

1.07亿元,比1989年增加2833万元。

   1992年9月,柳州市下发《关于推进城乡结合,加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次年4月又

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补充规定》,进一步刺激了城乡两方面的办厂积极性,并实

施了一批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城乡联合项目,使城市的经济技术管理等优势与农村的土地、

厂房、劳力等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乡镇工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据统计,1995

年, 全市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城乡联合企业61家,完成工业收入11.3亿元,占全市乡办工

业企业收入的45.8%。 其中市牙膏软管厂、白云冶炼厂两家城乡联合企业,产值均超亿元。

全市乡镇工业企业6983家, 比1991年增加1409家,其中乡办工业企业728家,村办工业企业

86家,联户企业73家,个体企业6096家;职工人数57865人,比1991年增加32713人,其中乡

办工业企业职工36918人, 村办工业企业职工1612人, 联户企业职工600人, 个体企业职工

19735人;总产值达38.22亿元,比1991年增长10.8倍。乡镇工业点多面广,分布在全市各乡

村。工业行业门类较多,涉及采掘、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化工、建材、冶金、机电等30

多个行业,其中纺织、轻工、建材、机电、化工、食品、冶金等行业,是乡镇工业的骨干行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