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柳州已有皮鞋面皮生产。民国26年(1937年),梧州商人到柳州开店,带来了

皮箱、皮鞋生产技术。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一些皮鞋手工业工人疏散到

柳州,开始在柳州发展皮鞋生产。当时,制鞋业有700多人,直接参加生产的有500多人。每

天生产皮鞋600-700双,有时甚至高达1000双左右。产品销往贵阳、昆明、重庆。这些地方

的商家也经常来柳州批量进货, 每一批量都在500-1000双之间。抗日战争胜利后,皮鞋生

产式样追逐美式,出现有高跟白面皮鞋、皮底、光头、花边、花鞋身等多种式样。民国35年

因部分鞋厂迁返原地, 从业人数减少。 民国34-37年,柳州较具规模的皮鞋厂有东城鞋厂

(325万元国币)、香港金城(200万元国币)、钟连科(200万元国币),均分布于庆云路。

   解放前柳州的皮鞋行业分为革履业和鞋作业。主要分布于庆云路、河南路、培新路、谷

埠下路等处,共有45户。其中,革履业规模较大些,共有14户。多数位于街道边上,既生产

又贩卖;鞋作业户多属小生产作坊,只生产不零卖,而是依靠大户批销产品。

   1952年, 柳州市皮鞋行业从业人员400多人。生产状况仍然是手工个体生产。1954年的

皮鞋生产量为平均每月2096双。 1956年2月,在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全市有皮鞋生产合

作社4个、 皮鞋生产互助小组1个、皮鞋供销社1个、其它皮革制品生产合作社以及由一些本

行业中的生产户合并组成市皮革制品社(高级合作社) 。当年,共生产皮鞋43381双。1957

年9月, 皮革制品社和制革工业合作社联合转为市工艺联社皮革厂,归市手工业联合社、市

手工业局管理。 1957年共生产皮鞋57366双,比1956年增长32.24%。1958年该厂转为地方国

营市皮革厂,划归市工业局,当年生产皮鞋5.8万双。

   转为地方国营后, 皮鞋生产增加了花色品种,共有128种。1958年,首次生产出口皮鞋

2000双,销往苏联。皮鞋款式新颖大方、结实耐用,在1959年全广西轻化手工业产品观摩评

比会上,被评为自治区鞋类产品质量第一名。1960年的皮鞋产量达到11.07万双。

   1961年,该厂实施第一次基建技改投资计划,购置外线机等设备,并兴建厂房。其中外

线机等制鞋设备投资1.2万元。1970年,皮鞋生产达到12.21万双。

   1980年4月,市皮革厂改为市皮革工业公司,所属6个皮鞋厂陆续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

技术改造。当年共投入资金119万元,增加制鞋设备和厂房,并新建一座皮鞋厂房。1987年,

又投入18.6万美元, 引入意大利制鞋设备10台,拥有3家皮鞋厂,近50台制鞋专用设备,主

要生产胶粘皮鞋、旅游鞋,逐渐减少了上线鞋、硫化鞋的生产。

   1989年在市皮革工业公司基础上成立皮革企业集团公司,1990年划归市二轻工业局管理。

当年,向法国出口一批绅士皮鞋。

   1992年, 公司共生产各式皮鞋29.11万双。1994年,该公司皮鞋厂与香港华宝行合资成

立柳州华宝鞋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8万美元,外方占3.84万美元。同年引进意大利男装

皮鞋生产线,成为国家轻工业部的专门项目。经过40多年的发展,柳州皮鞋生产业从手工生

产转变为机械化生产,产品由50年代的上线皮鞋演化到六、七十年代的上线鞋、明胶鞋、硫

化鞋并举。 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本上已改为胶粘鞋。品种由几种发展到现在的100多种。

年产量由50年代的4-5万双发展到1995年产各类高、中档皮鞋、皮靴50万双。并且拥有“捷

力”牌男式皮鞋、“双洲”牌高级女式皮鞋、“柳申”牌女式系列高级皮鞋等多个品牌,还

多次在省(自治区)、全国产品评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