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堆画、麦秆剪贴
通草堆画、麦秆剪贴画,是市工艺美术厂于1960年派出人员到外地考察观摩学习后,最
早发展生产的工艺产品。
通草堆画 通草堆画是采用中药材的通草作原材料,利用通草本身具有的茸毛质感,将
其切成薄片,按照设计好的题材图案,分层次地堆贴在底板上,利用其本身的洁白色作色彩
或另着上色彩来表现的工艺美术品。该工艺品的画面层次清楚,立体感强,栩栩如生,别具
一格,故称之为通草堆画。市工艺美术厂生产的通草堆画,主要有八仙飘海、关公、寿星、
圣诞老人等古代或传说的人物画、四季花鸟条屏、博石条屏、瓜果条屏和各种单幅花鸟画。
麦秆剪贴 麦秆剪贴是采用精选出的麦秆作原材料,通过对麦秆表面进行加工处理,使
其呈现出典雅古朴的自然金光,特别适合于剪贴成梅、兰、竹、菊等景物,经处理后的麦秆
在剪贴的画中闪射出金光,衬托出画面的金碧辉煌,又显得素雅大方。用麦秆剪贴成的虎、
猫等动物,质感逼真,别具风采。产品主要有郑板桥画的梅、兰、竹、菊,名人诗词,以及
虎、猫等动物画。
从1961年起,该厂的通草堆画、麦秆剪贴画就由外贸部门组织参加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
连年出口,年产值均达到万元。1963年,通草堆画产量为2826件,麦秆剪贴画为2138件,两
种产品的年产值为16.54万元。 1966年,通草堆画产量为1138件,麦秆剪贴画为2744件,两
种产品的年产值为24.27万元。 后遇“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两种产品被列为“四旧”物品
而停产,此后不再生产。
通花笔杆、藤木工艺品
1978年成立的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致力于开发研制民族美术工艺品,于1984年先后开发
出竹木工艺制品,其中有竹镶嵌通花插瓶、紫花木雕“孔雀”、拼花相框。另有该所用红木
和枝竹的横断面组成通花形状的通花笔杆,其工艺构思巧妙,新颖别致,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另外还有藤制的“孔雀”、树根拐杖等产品。
“柳州官财”
1979-1981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经过调研、发掘、整理、创新,研制出模拟柳州棺材
的微型“长寿”牌“柳州官财”(取“升官发财”之意)。该产品选用柳州地区上好红木制作,
以柳州棺材传统造型为基础,并加以纹饰镂刻,精工制作。产品不加油漆,保持红木天然纹
理,显得小巧玲珑、古朴厚重、稳重,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既是观赏品,又是可
存放金银珠宝首饰的工艺盒和礼品。工艺品“柳州官财”于1980年10月代表广西工艺品参加
全国在南昌举办的旅游工艺品评比会,被评为优秀旅游工艺品。该产品由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委托市工艺美术厂代为加工制作。1981年最高月产量约达2000副。80年代中期后,产量逐年
减少。该类产品最具地方特色,主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一直畅销不衰。至1995年底
工艺品“柳州官财”共投放市场2万多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