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柳州针织和复制业分别有织袜和毛巾手工作坊。解放后,针织复制业逐步发展。

1959年7月, 柳州市针织厂建成投产,标志着柳州市的针织业进入工业化时代。20世纪70年

代后期,市针织厂、市袜厂通过自力更生、改造设备使工厂实力增强,遂成为全国较有名气

企业。1978-1990年,针织和复制业发展迅速。此时,针织企业共6家 (其中,全民5家,集

体1家) ,另有附属中外合资公司3家,分厂1家;织袜企业2家(其中,全民1家,集体1家);

复制企业2家(均属全民企业)。1990年两行业综合生产能力,面料6824吨、内衣3884.6万件、

运动服30万套、 蚊帐12万床、 地毯135万平方米、 鞋材面料225万米、鞋里布240吨、织袜

4536万双; 毛巾2600万条、毛巾被66万床、床单400万床、宽幅装饰布1000万米;固定资产

原值3.21亿元。至1995年,两行业共有工业企业7家(针织3家,织袜2家,复制业2家),其中,

全民企业6家,集体企业1家。综合生产能力为:面料6584吨、内衣3560万件、蚊帐12万床、

鞋材面料225万米、 织袜3173万双;毛巾1551万条、毛巾被50万床、床单152万床、床罩182

万床。固定资产原值3.05亿元,职工7966人,占全市纺织系统职工总数27660人的28.8%。其

整体规模、设备和技术水平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