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纺织系统职工队伍的教育工作,主要分为纺织中等专业教育和企业职工教育两部

分。


   纺织中等专业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 柳州市的纺织工业发展迅速,1980年产值达34559万元,占柳州市工

业总产值的1/4, 成为柳州市工业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柳州市的纺织行业彻底改变

了过去那种中小规模的落后生产方式,新建、扩建和改建了11家大中型纺织骨干企业,开始

大量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急需大量纺织专业技术人才。当时,全市纺织

系统共有职工1.2万多人, 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6人,而其中纺织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6人,占

职工总人数的0.3%,全国纺织专业大专院校每年分配到柳州的毕业生仅数名,远远满足不了

需要。 为改变这一状况,经自治区教委批准,柳州市于1980年6月建立了市纺织工业中等专

业学校。学校地址在社湾坳,占地面积111620平方米。同年9月开学,首届招生202人,是从

应届高考考生中择优录取的。 设有纺织机械、印染、棉纺、棉织4个专业共5个班,学制为3

年。

   经过10多年艰苦创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先后建成了实验大楼、教

工宿舍, 扩建了实习工厂,建筑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同时学校还增加了语音室、计算机

室和服装实习车间,使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提高到新水平。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办好纺织各专业的同时,还增设了财会、外贸、机电、计算机、产品设计等新专业,努力

满足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逐渐适应从单一的纺织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向多学科的中

等专业学校过渡。1993年,该校通过了自治区教委的中专办学条件评估,确定为基本合格的

中专学校。1994年,又通过了自治区教委组织的图书馆评估,1995年被自治区教委确定为办

学条件合格学校。

   1980-1995年,市纺织工业学校为柳州市纺织行业及自治区内外纺织企事业单位培养输

送了1200多名毕业生,通过多年的工作业务锻炼,一批技术尖子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职工教育

   解放后,柳州市纺织业最早开展职工教育是市染织厂。1953年,该厂开始进行的文化扫

盲和初、高小教育,由市总工会派出的教师和厂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任教。职工通过扫盲

和初高小补习, 基本上完成了扫盲任务,并有40%的职工达到高小文化水平。1960年初,市

针织厂在厂工会领导下成立了职工业余学校, 开展职工文化补习工作,设高小班1个、初中

班2个,参加补习的职工有300多人,配备有专职和兼职教师,利用班前、班后时间进行补习,

做到了学习、生产两不误,主要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政治等。该校开办半年后因国家遭

受自然灾害而停办。

   1965年,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两条腿办教育的方针,市针织厂、市染织厂分别开办了工读

学校,除招收本厂职工子弟外,还向社会招生。工读学校配备了教师、教材和教具场地等,

采用半工半读的方法,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有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职工队伍,不少学员

已成为企业的生产管理骨干。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社会动乱,职工的文化教育无法开展,两家厂办的工读学校

也处于停办状态。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职工的文化教育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尤其是

1978-1982年,各企业为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一方面鼓励广大职工自学,参加函授、电大、

夜大等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开办各类文化学习班和技术专业学习班,进行多类型多层次的职

工培养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职工教育工作全面发展。

   “双补”教育  1981-1985年,纺织系统职工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对青壮年职工进行初中文化补课和初级技术补课即

“双补”工作。

   1982年,市纺织系统根据市教委的要求,对全系统35岁以下的从1968-1980年进厂的青

年职工进行了文化补课摸底考试。考试结果反映出纺织系统职工文化水平相当低,远远达不

到本人所报学历水平,与工业生产发展形势的要求相差太远。为了搞好“双补”工作,各厂

结合企业的实际,设立教育机构,编制职工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选配专、兼职教师,落实

教学场地、教材、教具等设施。区别不同的文化程度进行编班,采取脱产、半脱产、业余等

形式进行职工文化补课。开设课程有数学、语文、物理和化学。到1993年底,全系统开办了

27期文化补课脱产班和34期业余班,参加文化补课的人数达3704人,占应参加补课人数的31

%, 其中经考试合格的为1949人,占补课人数的52.62%;1983年下半年开始技术补课工作,

有5412人参加了培训,至年底,文化补课和技术补课的合格率分别达到32%和22%;1984年,

面对全系统“双补”工作任务仍十分繁重的状况,重点抓好“四落实”工作。各厂普遍成立

了职教委员会或职教领导小组,并相应设立教育科,小型企业也在工会设专人负责职教工作,

加强了职教工作的领导。制订计划,重新安排,采取一系列与经济挂钩的措施,巩固到课率,

保证了“双补”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一年市棉纺厂、市针织厂、市运动衣厂、市第二针织厂、

市袜厂、市二袜厂的文化补课合格率,达到了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其中市棉纺厂、市针织厂、

市袜厂被评为柳州市职教先进单位。

   1985年,“双补”工作进入最后阶段。为了扎扎实实完成任务,对单独开展“双补”工

作有困难的企业,如市纺机厂、市捻线厂等与市染织厂联合办学,补课合格率普遍提高,收

到了较好的效果。到年底,全系统共举办文化补课脱产班148个、业余班316个,技术补课脱

产班60个、业余班248个。在文化补课的11731人中,补课合格人数达8490人,合格率72.37%;

技术补课的5482人中,补课合格人数达4285人,合格率为78.16%。

   1986年后,职工教育工作除继续完成“双补”的收尾工作外,开始走向正轨。随着职工

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开始把职工教育的重点放在各类管理、新工艺新技术的普及提高上。

职工的文化结构普遍达到了初、高中及中专文化水平,大专及大学文化层次比例上升,小学

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比例迅速下降,职工扫盲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1985年柳州市纺织企业“双补”合格率表

┏━━━━━┳━━━━━┳━━━━━━┳━━━━━┳━━━━━━┳━━━━━━┓

┃          ┃ 文化补课 ┃  技术补课  ┃          ┃  文化补课  ┃  技术补课  ┃

┃ 企业名称 ┃合格率(%)┃ 合格率(%) ┃ 企业名称 ┃ 合格率(%) ┃ 合格率(%) ┃

┣━━━━━╋━━━━━╋━━━━━━╋━━━━━╋━━━━━━╋━━━━━━┫

┃ 市棉纺厂 ┃    81    ┃     97     ┃市纺印总厂┃     68     ┃     62     ┃

┣━━━━━╋━━━━━╋━━━━━━╋━━━━━╋━━━━━━╋━━━━━━┫

┃ 市二棉厂 ┃    79    ┃     96     ┃市针织总厂┃     86     ┃     80     ┃

┣━━━━━╋━━━━━╋━━━━━━╋━━━━━╋━━━━━━╋━━━━━━┫

┃ 市织布厂 ┃    67    ┃     77     ┃ 市经编厂 ┃     71     ┃    100     ┃

┣━━━━━╋━━━━━╋━━━━━━╋━━━━━╋━━━━━━╋━━━━━━┫

┃ 市床单厂 ┃    67    ┃     91     ┃市运动衣厂┃     96     ┃     71     ┃

┣━━━━━╋━━━━━╋━━━━━━╋━━━━━╋━━━━━━╋━━━━━━┫

┃ 市毛巾厂 ┃    79    ┃     95     ┃市二针织厂┃     82     ┃     85     ┃

┣━━━━━╋━━━━━╋━━━━━━╋━━━━━╋━━━━━━╋━━━━━━┫

┃ 市染织厂 ┃    46    ┃     75     ┃  市袜厂  ┃     96     ┃     97     ┃

┣━━━━━╋━━━━━╋━━━━━━╋━━━━━╋━━━━━━╋━━━━━━┫

┃ 市捻线厂 ┃    76    ┃    100     ┃ 市二袜厂 ┃     86     ┃     80     ┃

┣━━━━━╋━━━━━╋━━━━━━╋━━━━━╋━━━━━━╋━━━━━━┫

┃ 市华纺厂 ┃    88    ┃     98     ┃ 市纺机厂 ┃     86     ┃     86     ┃

┣━━━━━╋━━━━━╋━━━━━━╋━━━━━╋━━━━━━╋━━━━━━┫

┃ 市印染厂 ┃    50    ┃     39     ┃ 市丝绸厂 ┃     13     ┃     0      ┃

┗━━━━━┻━━━━━┻━━━━━━┻━━━━━┻━━━━━━┻━━━━━━┛


   高等专业教育  1979年, 市针织厂创办了电视大学教学班,先后招收3个班,毕业学生

共42名。这些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所学专长。

   1983年,市二棉厂开办了工业企业管理专业的电大班,并在柳州电大分校注册,录取了

11名青工参加学习;1984年又开办了棉纺织专业电大班,有72名青年干部参加全国成人统一

招生高考,结果录取了13名,其中棉纺专业7人、机织专业6人。

   除了厂办电大外,全系统各企业还通过国家招生考试,有计划地选送优秀干部、工人到

自治区内外各大专院校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人才。1981-1995年,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

达334人, 其中高等院校73人、职大15人、电大192人、函大24人、刊大11人、夜大2人、市

办大专班17人,另外还有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21人。对参加学习的人员,无论是脱产的、

半脱产的或不脱产的,企业均积极支持,工资照发,学费如数报销。

   技工培养  为了改变技术工人短缺状况,加快高级别的技术工人的培养,1980年,市针

织厂、 市袜厂和市毛巾被单厂分别开办了技工学校。每个厂均开1个班40人,共计3个班120

人; 开设袜子、织造、印染等专业,学制为2年。1982年,第一批学员学习结束后,分配到

企业的各工种岗位;同年,市针织厂和毛巾被单厂继续举办第2期,各设1个班40人。毕业后

仍在本企业安排工作。这些企业办技工学校,培养了有文化、有技术的工人,补充了企业技

术力量的不足。

   职业学校教育  1985年9月,开办了棉纺厂职业学校,开设棉纺专业2个班,招收了99名

学生。该校属企业办的正规职业学校,每年纳入全市中考招生计划,按市中考生要求录取。

学制为3年,开设有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业务归市教育局管理,教育经费、设施、

师资均由市棉纺厂负责,毕业生由该厂安排工作,不少学员已成为该厂的生产骨干。

   短期培训  开展各类短期培训, 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重点

放在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企业管理、工种岗位培训等3个方面。1981年,针对企业管理由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变化,对全系统厂级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分别轮训,有24名厂级

领导干部参加, 占应参加人数的36%,中层干部有192人参加,占中层干部的65.9%。同时,

还根据纺织系统机修、保全后备力量薄弱的情况,各厂对该类人员进行了培训,1981年共开

办短训班28个544人, 专业班16个315人,技工班4个194人,企业管理班7个367人,外语班2

个36人。1982年,各厂根据不同工种和业务性质,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市棉纺厂举办的讲座

有:棉纺专业机械制图、社会经济学原理、统计、机械设计入门等专业电视讲座。1983年,

全系统有1588人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各种短期技术培训班,其中领导干部12人、中层干部17人、

专业干部41人。并在市针织厂、市织布厂、市毛巾被单厂、市棉纺厂分别举办了统计学原理

电视讲座学习班,参加人数达128人。1984年对关键岗位技术工种的职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

举办电工培训班2个, 参加学习的有250人,全系统的电工基本上轮训1次,行业在纺校还举

办一期有40人参加的棉纺织技术骨干培训班;此外,全系统各企业开办各工种的“应知应会”

讲座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讲座,有的企业还开办了计算机技术讲座及制图等专业培训讲座。

这些不同类型的培训、轮训,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管理水平、职工的生产技能和专业技术水

平。另外,还请上海等地一些老师傅来企业指导,进行管理、技术的传帮带。市棉纺厂、市

二棉厂、市印染厂等,都聘请上海师傅来厂进行较长时间的指导,传授先进的管理、技术经

验,市印染厂还聘请日本服装专家来厂讲学。这些企业采用的请进来传帮带的做法,有效地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的技术水平。


                     1985年柳州市纺织系统职工文化结构表

                                                            单位:人

┏━━┳━━━━━━━┳━━━━━━━┳━━━━━━━┳━━━━━━━┳━━━┓

┃文化┃   领导干部   ┃   中层干部   ┃   一般干部   ┃    工  人    ┃      ┃

┃    ┣━━━┳━━━╋━━━┳━━━╋━━━┳━━━╋━━━┳━━━┫      ┃

┃    ┃ 45岁 ┃ 46岁 ┃ 45岁 ┃ 46岁 ┃ 45岁 ┃ 46岁 ┃ 40岁 ┃ 41岁 ┃ 合计 ┃

┃类别┃ 以下 ┃ 以上 ┃ 以下 ┃ 以上 ┃ 以下 ┃ 以上 ┃ 以下 ┃ 以上 ┃      ┃

┣━━╋━━━╋━━━╋━━━╋━━━╋━━━╋━━━╋━━━╋━━━╋━━━┫

┃文盲┃      ┃      ┃      ┃      ┃      ┃      ┃  30  ┃  63  ┃  93  ┃

┣━━╋━━━╋━━━╋━━━╋━━━╋━━━╋━━━╋━━━╋━━━╋━━━┫

┃小学┃      ┃  3   ┃  34  ┃  53  ┃  17  ┃  24  ┃ 1266 ┃ 961  ┃ 2358 ┃

┣━━╋━━━╋━━━╋━━━╋━━━╋━━━╋━━━╋━━━╋━━━╋━━━┫

┃初中┃  9   ┃  26  ┃ 153  ┃  82  ┃ 159  ┃  52  ┃ 7670 ┃ 914  ┃ 9065 ┃

┣━━╋━━━╋━━━╋━━━╋━━━╋━━━╋━━━╋━━━╋━━━╋━━━┫

┃高中┃  12  ┃  6   ┃ 100  ┃  24  ┃ 242  ┃  16  ┃ 8510 ┃ 361  ┃ 9271 ┃

┣━━╋━━━╋━━━╋━━━╋━━━╋━━━╋━━━╋━━━╋━━━╋━━━┫

┃技校┃      ┃      ┃  4   ┃      ┃  6   ┃  1   ┃ 174  ┃      ┃ 185  ┃

┣━━╋━━━╋━━━╋━━━╋━━━╋━━━╋━━━╋━━━╋━━━╋━━━┫

┃中专┃  6   ┃  17  ┃  60  ┃  21  ┃ 355  ┃  24  ┃  38  ┃  2   ┃ 523  ┃

┣━━╋━━━╋━━━╋━━━╋━━━╋━━━╋━━━╋━━━╋━━━╋━━━┫

┃大专┃  5   ┃  6   ┃  41  ┃  12  ┃  74  ┃  15  ┃  61  ┃  1   ┃ 215  ┃

┣━━╋━━━╋━━━╋━━━╋━━━╋━━━╋━━━╋━━━╋━━━╋━━━┫

┃大学┃  8   ┃  5   ┃  30  ┃  8   ┃  34  ┃  7   ┃      ┃      ┃  92  ┃

┣━━╋━━━╋━━━╋━━━╋━━━╋━━━╋━━━╋━━━╋━━━╋━━━┫

┃合计┃  40  ┃  63  ┃ 422  ┃ 200  ┃ 887  ┃ 139  ┃17749 ┃ 2302 ┃21802 ┃

┗━━┻━━━┻━━━┻━━━┻━━━┻━━━┻━━━┻━━━┻━━━┻━━━┛


                    1985年柳州市纺织系统职工教育师资及设施表

┏━━━━━┳━━━━━━┳━━━━━┳━━━━━━━━━┳━━━━━━━━━┓

┃行业职工数┃   场  地   ┃  课桌数  ┃  职教干部数(人)  ┃  职教教师数(人)  ┃

┃          ┃            ┃          ┣━━━━┳━━━━╋━━━━┳━━━━┫

┃   (人)   ┃  (平方米)  ┃   (套)   ┃  专职  ┃  兼职  ┃  专职  ┃  兼职  ┃

┣━━━━━╋━━━━━━╋━━━━━╋━━━━╋━━━━╋━━━━╋━━━━┫

┃  21802   ┃    2454    ┃   992    ┃   14   ┃   8    ┃   28   ┃   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