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实行改革开放改策之前,化工制药企业按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由国家下达计划,企业组织

安排生产,产品由国家包销,原材料国家供给,利润上缴财政,投资建设由财政拨款。企业

管理的职能主要是安排生产计划,组织产品生产,合理调配劳力,保证产品质量,搞好统计

和财务会计工作等。

   1979年后,柳州市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

大会暂行条例》、《国营工厂厂长暂行条例》、《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规定和政策,企业普遍建立和实行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长负责

制和内部经济责任制。1984年,开展了全面企业整顿,整顿和完善经济责任制,改进经营管

理,搞好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经济核算;整顿和加强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整顿

财经纪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整顿劳动人事制度,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有计划地进行全

员培训,坚决克服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现象;整顿和建设好领导班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经过一年整顿,大部分企业通过验收合格,企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思想工作薄弱、纪律松

弛、浪费严重等不良现象有明显改变。

   1986年,贯彻落实《全国企业管理纲要》,各厂都把企业整顿办公室转为企业管理科或

企业管理办公室,专司企业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职能。主管部门组织和带领部

分企管人员赴先进省、市参观学习。对照先进企业,寻找差距,以经济效益、物质消耗、产

品质量三项为指标,制订措施和对策,开展达标升级活动,并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成果,实

行厂长方针目标管理,加强现场管理。

   1990年,柳州化肥厂获得化工部“一级设备管理单位”称号。1992年,国家停止企业升

级活动后,转换机制和改革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把企业管理中心放在财务管理上,

财务管理的中心放在资金管理上,相应加强了营销管理、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积极开展

“学邯钢,练内功,创三好”及创“清洁文明工厂”活动。

   至1995年,已有柳州化肥厂、广西磷酸盐化工厂、市东风化工厂、市橡胶厂、市造漆厂

等企业被评为化工部“清洁文明工厂”。


   职工培训

   解放前,化工制药工人基本上都是小手工业者,绝大部分为文盲、半文盲,其技术培训

均采用师傅带徒弟方式。

   解放后,柳州市化工制药工业的第一代国营职工来源于骨粉厂和橡胶手工业合作社,其

总数约为200人。 1958年开展“大跃进”,原有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同时新上马了柳州化工

厂、市制药厂、柳州第二化工厂、市颜料油漆厂,招收了一大批新工人,化工制药职工队伍

扩大到4000余人。 柳州化工厂1958年底有职工3000多人,其中干部600名。1961年,受全国

大气候影响,化工制药企业很多项目下马,其中柳州化工厂停建,全行业职工减至不足1000

人。柳州化工厂职工除20余人留守外,其余人员全部调走或动员回原籍。

   1965年前后,市跃进化工厂、广西磷酸盐化工厂、柳州化肥厂、市东风化工厂建成,企

业面向城镇和农村招收了大批工人,并接收了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柳州化肥

厂及广西磷酸盐化工厂所需干部、技术工人主要由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和山西太原磷肥厂调入。

职工由各企业带领前往同类型的生产厂家进行跟班学习,理论部分则由技术人员上辅导课。

当时进厂的职工学历程度大多数为初中或小学毕业。经过培训,基本上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管理机构处于瘫

痪状态,职工思想混乱,缺乏学习知识的劲头,特别是技术钻研的风气不浓,消极怠工的现

象普遍存在, 给职工队伍的建设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1968年8月,市革委成立后,企业虽

设立了政治思想工作部门,但重政治思想建设,轻视科学技术教育。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不

高,职工不愿钻研技术的风气没有得到根本扭转。70年代末期,全行业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培

训新工人和基层生产管理骨干。1975年,柳州化肥厂开办“七·二一”工人大学,首次从车

间选派18名职工入学。 1977年后至1978年底停办时,该工人大学举办机械专业培训班2个,

培训职工80人。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化工制药工业的职工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职工队伍扩大。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在大量招收返城知识青年、吸收技校生、职高生的

同时,招收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职工文化技术培训工作也有所加强。1981-1985年,化工

制药企业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国职工教育委员

会等五部委发出的《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共开办了

文化技术补习班150期, 参加学习的职工达6400人次。到1985年,全行业85%以上的职工完

成文化、技术“双补课”。这期间开设的文化课程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开设

的技术课程有钳工、化工、电工、仪表、制药、分析、制图等。1986-1995年,化工制药行

业的职工教育进入以中高级技术业务培训为重点的全员培训阶段。全行业共开办40个中级技

术工人培训班、15个高级班。培训的课程为数学、企业管理基础、化工基础、化工机械、电

工学、电子基础、制药、分析及综合工种知识(包括汽车修理、驾驶,热处理、汽轮机等),

累计有900余名职工参加了中、高级培训。此外,1979-1995年,全行业还选送约300名职工

到北京化工管理学院、华中理工大学、南宁化工学校等学习培训。1983-1995年,柳州化肥

厂广播电视大学先后开办了电子、 工业企业管理、化工机械等专业的电大教学班8个,共培

养大专生205人,其中毕业分配到外厂、外地的学员98人。

   1995年底,柳州市化工制药工业共有职工1.2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79人,占职工

总人数的16.7%。